#长沙市历史地名#(183)左宗棠墓

本文原载《长沙市历史地名故事》

撰稿 陈先枢

左宗棠墓

左宗棠墓位于雨花区跳马镇柏竹村。左宗棠,晚清重臣,著名湘军将领。1996 年,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左宗棠墓位于地处杨梅河大桥南约2千米处公路边,葬于清光绪十一年(1885)。从《重修左宗棠墓碑记》碑后登数十级石阶而上,墓碑镌刻“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”。墓冢为圆顶,墓前有石砌平台,配以拜台、石鼓、石香炉。原墓前有石人、石马、华表、石桌、御碑亭及墓庐,庐内树碑,为黄自元所书。1974年墓被毁,石人、石马、碑亭等亦被毁,墓庐拆改为民房。今墓为1988年重修。两侧华表上的墓联,系左宗棠嫡曾孙婿梁赐龙主持左墓修复时所作,联云:

汉业唐规,西陲永固;

秦川陇道,塞柳长青。

左宗棠墓 乔育平摄

左宗棠(1812—l885),字季高,长沙府湘阴县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中举人,后屡试不第,曾作乡村塾师。太平天国起义后,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府。咸丰十年(1860),由曾国藩保举,清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,招募“楚军”5000人,赴江西、浙江前线与太平军作战。次年任浙江巡抚,后升闽浙总督。同治五年(1866)在福州设马尾造船厂。旋任陕甘总督,次年为钦差大臣,督办陕甘军务。光绪七年(188l),任军机大臣,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。中法战争中,授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,指挥抗法战争,不久病逝福州。有《左文襄公全集》。

左宗棠

左宗棠自幼志大言大,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,林则徐是他最为崇仰的人物。还穷困得依居妻家时,就做了一副对联张挂起来。

身无半亩,心忧天下;

读破万卷,神交古人。

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冬,林则徐由云南辞官回乡,路经湖南,特派人专赴湘阴,约左宗棠来长沙一晤。十一月二十一日,神交已久的两人终于在长沙湘江舟中见面了。其时,在长沙湘江东岸,一批湖南官员正等着会见林则徐,而林一听左宗棠到,立即邀请登舟,辞谢众人,将官船渡至西岸。

长沙河西牌楼口林、左雕塑 陈先枢摄

这是左宗棠与林则徐仅有的一次会见,却是一次极不平常的会见,对左宗棠的生平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在这次会见中,林则徐极口称许左宗棠为“不凡之才”“绝世奇才”“略分倾接,期许良厚”。二人不分尊卑,同桌共饮,“抗谭今昔”,无所不及。古今形势、人物外,兼及新疆时务,包括屯政,水利等。二人宴谈通宵,至“曙鼓欲严,始各别去”。临别前林则徐手书一联赠给左宗棠,联云:

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;

是能读三坟五典,八索九邱。

同治五年(1866),左宗棠受命为钦差大臣率军出关执掌陕甘军务,平定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,授协办大学士,于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平定了陕甘全境。举办兰州机器制造局等新式企业。光绪元年(1875)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,率军讨伐阿古柏政权,收复新疆。建议新疆设省并进行经济文化改革,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。光绪三年三月(1877年4月),按照左宗棠的军事部署,刘锦棠率大军由乌鲁木齐南下,一举攻克达板城,阿古柏集团内部乱作一团,阿古柏本人也在一次斗殴中为部下所杀。光绪四年(1878年)初,南疆回归祖国。左宗棠决计乘胜收复仍为沙俄霸占的伊犁。

1875年左宗棠部在兰州的军营

沙俄一边通过压力和讹诈,逼迫清朝使臣崇厚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里瓦几亚条约》,一边在伊犁地区将俄军增至l.2万人,同时还向远东派出了一支由20多艘军舰组成的舰队。面对沙俄的挑衅,左宗棠毫不畏惧,于光绪六年(1880)春拟订了一个三路出击、收复伊犁的计划。5月底,左宗棠以69岁的高龄,亲自率大军出关,誓与俄人决一死战。当时投降派攻击左宗棠,说他近70岁的老翁,出关定难生还。左宗棠闻此语,嗤之以鼻。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,他吩咐部下为自己订做了一口棺材,舆榇出关。全军将士见主帅气概如此豪壮,士气倍增。中、俄伊犁交涉中,主张“先之以谈判,继之以战阵”,由于有左宗棠军事力量作为后盾,清政府在与沙俄签订《中俄伊犁条约》时,迫使沙俄交回所侵占的中国领土伊犁,收回了部分权益。左宗棠一生从未主张过和议,更未与洋人谈判过,故而有人说:“绝口不谈和议事,千秋惟有左文襄。”

长沙西园北里左文襄祠 [德]柏石曼摄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