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释义 (系统自动检索释义,仅供参考。)

醉来卧空山,天地即衾枕。

醉 zuì《國語辭典》醉 [ zuì ]动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。如:「不醉不归」。南朝梁·萧统〈陶渊明传〉:「渊明若先醉,便语客:『我醉欲眠,卿可去。』」沉迷、迷恋。如:「沉醉」、「心醉」、「陶醉」。形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。如:「醉汉」、「烂醉如泥」。用酒浸渍的。如:「醉虾」、「醉鸡」。《儒林外史·第二八回》:「堂官上来问菜,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、一卖板鸭、一卖醉白鱼。」来 ( 來 ) lái来 [ lái ]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,与“往”、“去”相对:~回。~往。过~。归~。~鸿去燕(喻来回迁徙,不能在一地常住;亦喻书信来往)。从过去到现在:从~。向~。现在以后,未到的时间:~年。将~。~日方长。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,表示约略估计:二百~头猪。做某个动作:胡~。用在动词前,表示要做某事:大家~动脑筋。用在动词后,表示做过(一般均可用“来着”):昨天他哭~。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趋向:上~。表示发生:暴风雨~了。在数词一、二、三后面,表示列举理由:这台收录机一~音质好,二~价钱便宜,我就买了。用做诗、歌词中的衬字:八月里~桂花香。表示语气,归去~兮!姓。卧 wò卧 [ wò ] 睡倒,躺或趴:~倒。~铺。~室。~底(埋伏下来做内应,如“~~传中”)。~槽。~龙(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)。~薪尝胆(形容刻苦自励,志图恢复)。藏龙~虎(喻潜藏着人才)。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:~个鸡子儿。空山 kōng shān幽深少人的山林。 唐 韦应物 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诗: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?” 明 李攀龙 《仲春虎丘》诗:“古刹云光杳,空山剑气深。” 李大钊 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空山已无歌哭之地,天涯不容漂泊之人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天地 tiān dì(1).天和地。指自然界或社会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星队木鸣,国人皆恐……是天地之变、阴阳之化,物之罕至者也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天地虽大,其化均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!” 唐 柳宗元 《封建论》:“天地果无初乎?吾不得而知之也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避乱》诗之一:“归去已乱离,始忧天地小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日记》:“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;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。”(2).犹天下。《文选·张衡〈南都赋〉》:“方今天地之睢剌,帝乱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” 李善 注:“天地,犹天下也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韦楚老》:“ 陈胜 城中鼓三下, 秦 家天地如崩瓦。”(3).指天地神灵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五回:“一年打个醮,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六九回:“﹝ 凤姐 ﹞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,自己通诚祷告。”(4).犹境界,境地。 唐 李白 《山中问答》诗:“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 清 魏源 《太室北溪石淙谷序》:“自此出峡,旷然禾畴,与峡中各一天地。” 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十四:“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即 jí《國語辭典》即 [ jí ]動近、靠近、投向。如:「若即若離」、「可望不可即」。《論語·子張》:「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厲。」到、登上。如:「即位」。是、便是。《史記·卷六三·老子韓非傳》:「儋即老子。」形當下。《後漢書·卷五一·陳禪傳》:「夷賊素聞其聲,即時降服。」副便、就。如:「憑票即付」、「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。」《史記·卷一○九·李將軍傳》:「度不中不發,發即應弦而倒。」立刻。如:「立即出發」。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「此二人者,實弒寡君,敢即圖之。」就是。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「非其父兄,即其子弟。」連若、假使。如:「即使」。《呂氏春秋·慎行覽·疑似論》:「置鼓其上,遠近相聞,即戎寇至傳鼓相告。」衾枕 qīn zhěn被子和枕头。泛指卧具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登池上楼》诗:“衾枕昧节候,蹇开暂窥临。” 唐 白行简 《李娃传》:“幃幙帘榻,焕然夺目,妆奩衾枕,亦皆侈丽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小翠》:“屡试之,果不痴。大喜,如获异宝。至晚,还榻故处,更设衾枕以覘之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
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