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谢邀请。

百家姓的称呼起自于宋朝的《百家姓》,宋朝《百家姓》收入628个姓氏,明朝《千家姓》收入1594个姓氏,如今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,其中单姓3484个,复姓2032个,三字姓146个。

百家姓常言:赵钱孙李、周吴郑王、冯陈褚卫、蒋沈韩杨......实际上是中华姓氏的泛指和总称。

据记载,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,但是在中国古代姓和氏是有着严格区别的,氏是贵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称号,夏商周三代之际,男子多称氏,氏是贵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称号,即远古时期的部落组织。

女子多称姓,姓的产生,从史籍上看,先秦时期的《国语·晋语》记载“黄帝以姬水成,炎帝以姜水成,故黄帝为姬,炎帝为姜”。

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,同姓之间不许通婚,是周朝婚姻制度的规矩,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记载: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,《国语·晋语》记载:同姓不婚,恶不殖也”。

这种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秦朝,但随着周朝的封建宗法制度基本弱化,旧贵族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荡尽清除的差不多了,到了西汉,姓和氏的区别已经不再显现。

因此,司马迁在作《史记》时,干脆把姓氏统称,从此,“姓氏”之称,自太史公起合而为一,比如言秦始皇则曰姓赵氏,言汉高祖则曰姓刘氏。

自此,中国人的姓与氏合而为一,或言姓,或言氏,氏即姓,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,没有贵贱之分,因而很多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。